“格式塔”在德語中常被譯作“形狀”、“形式”,或稱“整體性的形”。這是格式塔心理學研究的出發點。
19世紀末始創于奧地利等國的格式塔心理學,發展到20世紀中期已形成了一個規模龐大的運動,以致影響到整個心理學領域,并滲透到視覺藝術、圖形設計及其它學科中。格式塔心理學的理論前提是“心物同型”或稱“異質同構”。它所研究的形具有特殊性,它強調藝術知覺的對象必須是一個具有明確情感表現力的整體意象,即我們看到的各種事物間的互相關聯性。從歷史來看,原始藝術的構圖幾乎都是簡單規則的格式塔組織,如在彩陶圖形中運用直線和規則的曲線、圓形或螺旋形等,而大多具有對稱性、重復與節奏性的特征,給人以“秩序”感和“整體”感。正如我們在看書籍時,我們看到的是不同的單詞或詞組,而不是每個字母或偏旁部首,它是一個圖形的整體,而不是構成這個圖形的各個元素或個體。換言之,它是空間和時間信息的組合或綜合。格式塔把圖像作為有機的整體來理解并將之廣泛應用于視覺藝術中。
1.形態的合攏性 在造型活動中,由不完整的線條或形狀所構成的形態,看似更具完整性,像中國書法筆斷氣連、筆不到意到,就是格式塔原理中的“合攏”概念。
在圖形構思中視覺元素的排列組合是非常重要的,在充分表現的同時要給形態留有合攏的機會。三條不相連的線條能夠組成一個三角形的形態,出于形態的完整性,使人覺得非常的穩固。而一個由十二個圓點所組成的圓形,同樣給人一種完整與穩定感。人們不會將上述兩種形態看作點和線,而是認定其分別為三角形和圓形。這就是造型中的“合攏”性。
2.圖形的連續性 圖形的連續性可以在任何的視覺活動中見到,因為它是人們處理各種信息的基礎。在組合視覺信息時,人的視覺往往愛走阻力最小的途徑,也就是最表層的形態與信息能最快地傳遞到人的視線中,然后人的視覺才會逐漸由表及里,進一步地認識更深的形態。某食品店標志,以人形將蘋果一分為二,影像線的連續性產生了一條富于動感的弧線,這條消極的線雖然使整體圖形破裂,但由于其連貫性,向樣能使大家看出蘋果的完整性、連續性,增強了視覺元素的有機組合。有時,這種連續性也具偶然性,給人以幽默感。法國攝影家杜瓦諾攝影作品《畢加索與面包》,桌上的面包可以看成是畢加索手的連續。這種巧妙構思與組合體現了格式塔的連續性和組織法則。
3.圖形的相似性 形狀、色彩、大小等相似的視覺元素,重新組合在一起產生新的形態被稱為格式塔的相似性。它類似平面構成中的近似形。如“顏料公司”標志,圖形創意采用會意法,方、圓的正負形變化產生近似,圖形象征各種顏料。如“廣播公司”標志圖形,由C字母變化排列代表電波傳播及通訊,圓形及半圓形的重組漸變產生相似性。埃舍爾的作品中有許多是以相似性的形態變化構成的。《解放》中,三角形最初只是勉強可辨認,后來變化為越來越復雜的形象,同時它們之間的顏色對比度越來越強,在中間帶變為白色與黑色的鳥,它們從這里飛出來進入世界。不同形態的組合,漸變而產生相似性。埃舍爾的另一幅作品《蝴蝶》,從頂部到中心自上而下制作,以不斷加粗的黑色輪廓線把白色面分割開,不斷顯現大蝴蝶的近似變化造型??臻g的利用,使畫面變而不亂,不同形狀的蝴蝶適合其中。埃舍爾的另一幅作品《不期而遏》,也屬相似形的漸變組合,畫面從后面的墻壁灰色背景中,逐漸產生出一個由小人物的黑色與白色形象組成的復雜圖樣,從無到有,從二維空間到三維空間的變化,使兩個人物自由排列向前行走,最終一個白色樂觀主義者與一個黑色的悲觀主義者彼此相互握手。畫面上正負形與相似形共用表現了作者的邏輯性與趣味性,使觀眾通過視覺變化而產生豐富的聯想。
4.圖形的共同歸結 共同歸結指在圖形設計中各視覺元素的變化、運動組合與分類。凡是功能、運動或變化相一致的視覺元素往往易于被組合在一起,換言之,由于運動和變化使得視覺元素要進行重新組合?!肮餐瑲w結”反映出運動或變化對視覺形象形成的重要性。如棋盤中的方塊全部相同形成了一個穩定的視場,如果其中一些方塊在色彩上同時改變或在移動的動作上一致,它們就會被組合起來成為一種圖形,這就是共同歸結現象。這種由統一行動而產生看得見的圖形,我們經常能在大型團體操和流行樂隊的表演中看到,也能在大型運動會開幕式演出中看到。
5.圖形的接近性 在視覺傳達中,圖形的“接近性”屬格式塔概念。中國有句老話叫“三人為眾”,意思只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人組合在一起才能稱做“多”與“眾”。在圖形設計中只有兩個或多個視覺元素綜合在一起,它們被看成一組、一種圖形或一個整體的可能性才越大。例如,同樣大小,相互接近,而且線條結構相似的兩張圖片,往往就特別容易被看成為一組,如果這不是預先要求的效果,那么,其中一張的尺寸就應該改變,或者兩張圖片排列時的距離就要改變或調整。在展示設計中,圖文版式編排特別要注意這一點。在許多富有幽默感的圖像作品中,人物與環境的反常態組合、人物與其它視覺元素的反常態結合,往往導致畫面的奇異特征。比如許多有趣的攝影作品,由于人物與環境物體的接近性,們在拍攝時會將人的主要視線及注意力引向趣味中心,人物很容易與環境相混淆。
6.圖形的視覺偽裝 在圖形中隱藏其它圖形,使其不容易被識別,這就是圖形的視覺偽裝。士兵身著的蛇皮迷彩裝出黃、綠、褐三種顏色組成,圖形不規則,有斑點或條紋,看上去并非協調,但為什么還要穿呢?從軍事上講是偽裝的需要從心理學理解是因為蛇皮裝較好地運用了知覺中的對象和背景相互關系的規律,其色彩與自然環境的顏色相似,而不規則的斑點和條紋很好地破壞了士兵本身的輪廓,從而達到了偽裝的目的。在立體派藝術盛行時期,就存在著圖像的視覺偽裝,如畢加索的作品以各種方法對客觀事物進行重新組合,大膽的變形夸張否定了中心透視,使觀眾很難解讀與識別?,F代計算機圖形藝術使“視覺偽裝”表現形式得到進一步發展,大量計算機繪畫使對立的、矛盾的形態得到了統一,融合與調整了不同的視覺元素,從而產生新的形象。計算機使“視覺偽裝”更容易、更豐富、更迅速。如《琴與人體》、《琴與弦》等作品,作者巧妙地利用形態與形態的組合、構成而產生新的共生形象。畢加索的《牛頭》線描圖,原物是巴黎路易斯·萊利畫廊中一輛自行車部件的銅鑄品,畫家利用‘欺騙’手法,對原有的視覺要素進行了重新組合使之產生新的形態——“牛頭”。
隱藏圖形與信息的基本方法有三種:第一是物體與物體(或環境)的融合,即形象與形象相混合。要做到達一點,可減弱形與形之間的差距,使兩者的形態、輪廓、色彩等盡量相同。第二種方法是將形態或物體隱藏起來使其難以察覺到。第三種方法是“欺騙”。如重新安排圖形,取消原有的關系,引入新的形態,使原來的圖形面目全非,并利用基本形態點、線、面的變化的方式來達到視覺偽裝的目的。
- 上一篇:[品牌設計課程]圖形的種類
- 下一篇:[品牌設計課程]圖形的創意模式